【湖北日报】曾家大院,山旮旯里清代民居群

144
作者 余生陪你去浪费
2020-01-16 17:24 字数 8823 阅读 832评论 0

  记者黄善君 江治冲/文 聂烽/图 通讯员陈江玲 实习生谭昌钟 余庆玲

  远在万山丛中,安于四固之地,是为远安。

  这里的大山中藏着很多美景,也有无数故事,比如我们这次去的河口乡漳沐村四组曾家湾,就是充满故事的地方。173年前的道光二十六年,在今远安县河口乡漳沐村四组曾家湾,曾氏先人营造了阔大的庄园“曾家大院”,留下了美轮美奂的建筑,遗留了“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生活痕迹。

  12个天井、103间古建筑群落“曾家大院”至今在漳沐村保存完好,历经173年仍旧俨然一座“天空之城”。

  

  光阴流转之下,青砖黛瓦依旧如故。

  一处民居竟有12个天井103间房

  12月25日,天下着细雨,曾家大花屋古建筑群门口正在施工的广场即将竣工,这个深闺大山的恢弘天井群落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曾家大院坐西朝东,选址是典型的圈椅状盆地地形,占地2044平米,共12个天井屋,大小房屋103间。左右各拥有一棵四人合抱的千年银杏树,院后是一片挺拔的翠竹。土打垒的院墙留下无数个圆洞,粉刷的石灰脱落,院墙上的顶瓦较为完整,大门外5个翘脚伸出,5间湖北省远安县网徽派建筑显出大户气势,门口用石子拼配的八卦完整,宽5米、高5步用条石垒砌的台阶,门槛高五寸,精心刻制的圆形抱鼓石立于两侧,意为“门当户对”。

  整个建筑群分七重三纵,从外往内看,层层相套,门门相叠,庭院深深。从大门往内看,7间房屋通透的一眼到头。

  每一进院落都有天井,花屋是天井两边配厢房,厢房上面有阁楼的布局。花屋里的天井很特别,进门的天井中间突起,四周凹漕水沟,中间凹漕、四周回廊,两边的厢房依靠这些回廊连接。房屋浆砌都是黑砖砌墙石灰勾缝的清水墙。

  据说,在大花屋东面山墙中找到了当时的建筑师在一块青砖上雕刻烧制的永久性建房记载:“丙午蒲圻 道光贰拾陆年。”清宣宗宁道光贰拾陆年,即公元1846年,那么大花屋已实实在在经历了173个春秋。但当地流传的说法是,这处老屋群落是从后院往前建造,所以越靠前修建的年代越近,所以整个院落的始建时间于是更早。

  大花屋筑建复杂、耗资巨大,每个天井都用大石条铺成,均设计有龙眼,有龙盖,即便下再大的暴雨,天井内的水也不会涨漫成泽国,雨水很快从庭井内畅排到屋外。

  每一个小细节都是古民居的精华

  曾家大院2017年进行过一次修缮,原样复制换了黛瓦,解决了风雨侵蚀问题。

  这个画栋雕梁、青砖飞檐的古建筑群隐于山林盆地之间,只靠一条狭窄长路与外界相连,站在远处望去,竟有身处世外桃源的感觉,这个大院也确有影视拍摄基地的基因。

  

  曾家大院就藏在山谷里。

  曾家大院从大门往里看,房屋深共有七层七个大门,有六个堂屋六个天井。登堂入室,只见那些堂屋、正房、厢房、书房、厨房,所有门扇上、窗棂上、隔板上都是木刻或石刻的山水人物和鸟离花卉,其雕刻工艺十分精细,剔透玲珑,维纱维肖。依次向里走进七个大门,每个大门都各具特色,均有三级台阶,每级高五寸,最后面的屋地基地要比大门前地基高一丈,这种建造设计的精巧,给人一种涉足仙境步步登高之情趣。抬头仰望,那些廊檐上、房檐上、飞檐上也满是雕塑的飞禽走兽,有麒麟、鳄鱼、雄鹰、蛟龙、老虎、黄鹂、画眉、鹦鹉,还有喜鹊登梅、鹿戏白鹭、春燕剪柳、鲤鱼跳龙门等造形逼真、栩栩如生,想必是出自刻林高手。

  正因为天井多达12个、房屋多达103间,三峡地区罕见,2016年纳入了省文物保护名录。

  漳沐村妇女主任曾向丽,虽然此曾非彼曾,脸上却洋溢着自豪,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她只记得十几年前,一位阿婆还打趣地冲着她叫“曾家大小姐”。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大花屋昔日的风光不再,有些残缺。但是内部构造的精致、每间房屋相通、每个天井的独居匠心,相对保存完整,如今只有5户人家的老人在古宅留守,好在鼎盛时期30户,100多人时没有毁掉古宅,也是一种天意。

  2017年,政府出资修复了飞檐砖瓦,但当地老人觉得它的华彩亦不复从前了。他们从古建筑群中看到了曾家辉煌,能做的就是不动一砖一瓦,留住乡愁、守住记忆。

  规模宏大的天井屋 入选了湖北八大发现之旅

  在如此的深山中,有这么大一片的天井屋,即便放在现在都是家庭条件优越才能建好,而在百多年前能修建如此规模的屋子,更是大户人家了。难怪当年被誉为“湖北八大发现之旅”。

  屋子被称为曾家大院,按照当地的传说,其主人来历不简单,还有封疆大吏给他们送过匾额。

  而且还有一点特别有意思,在曾家大院一墙之隔,也有一家大户夏家大院,两家以前曾有很深的矛盾。只是,夏家3个天井组成的大院在1998年一场洪水中变成废墟。

  

  百年匆匆而过,过往的气派依旧在屋子的细节中展现地淋漓尽致。

  老人们回忆说天井屋里佣人就有近百人

  漳沐村一组88岁的曾凡太讲述了曾家往事:相传大花屋的主人是一对兄弟,这里建了天井屋外,另一处天井屋建在毗邻的南漳县东巩镇。

  曾家两兄弟何以如此富庶巨资,大兴土木?远安当地有历史老师进行过考证,称这处天井屋于左侧小门进入,可看见当年悬挂于厅堂之上的长匾,书“欧柳遗范”四字,上书“曾母王老夫人古稀节孝”,落款为:“陆军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湖广总督湖北巡抚囗囗(缺字)赠”。可惜,此匾额已经难寻踪迹,但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称看到过匾额。

  能得湖广总督湖北巡抚赠匾额,足见当时这处曾家大院的显赫地位或家资之丰盛。据说,这纪字辈的两兄弟搬到此地,最开始住在村民曾凡太家的祖宅旁,由于子嗣渐多,房子不够住,便开始筹建大花屋。曾家兄弟二人,一个在南漳、一个在此地,均建有深宅大院,其中老二有十个儿子,被称之为“十个爷”。至于曾家共有几位千金小姐,老人的记忆已然模糊。

  村民曾凡太回忆,当时曾家仅佣人便有80多个,门房奶妈、种地长工、丫鬟小厮、厨子厨娘、管家账房、猪倌羊童等各司其职,当时几乎全村的土地均为这个曾家所有。但当被问及曾家到底因何发家?“都说跟晚清时期的大官有关。”曾凡太说。

  到了解放后,与很多大院一样,曾家大院也被分给了贫下中农居住,搬进了近30户人家,同时曾家的后人也搬出此地,散落在外,最终关于始建者的来龙去脉便成了谜题。

  小山村内两个大户人家百年恩怨纠葛

  在探访中,住于曾家大院旁、今年78岁的夏士明讲述了这座百年大宅的背后曾家与夏家两大家族之间的天井恩怨故事。

  漳沐村一组的夏士明是夏家后代,百年前,夏家虽不如曾家富足,却也是远近闻名的富贵人家。同一时期,夏家建的三个天井屋与曾家毗邻。当初夏家想要扩建房屋,由于门前有曾家土地阻挡、便想购买。曾家担心夏家繁盛会抢了自家风水,非但不同意卖地反倒借着这七八分地修起了堰塘,搭建了碾坊。不仅如此,曾家还将自家坟埋圈在夏家屋后的竹林中,以此来限制夏家前后的发展,大户间的博弈可见一斑。

  不巧的是1998年漳沐村突发大水,夏家的三个天井屋均被冲毁,如今只有残垣断壁和一堆古砖及天井遗址。但是旁边的曾家12个天井屋却安然无恙。如此截然不同的境况不知是曾家泄水管网设计得更为精妙所致,还是夏家房前堰塘和屋后坟头的风水作祟。而夏士明的老伴叫曾庆秀,虽然已经年过80岁,老两口却打起了嘴仗:“夏家就是不如曾家”。曾庆秀说:“现在的曾家大院不好看,70年前曾家大院更完整,雕梁画栋的建筑符号更丰富”。

湖北远安
登录 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