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红色基因”让绿水青山焕发新魅力

144
作者 那年风月
2020-07-12 10:49 字数 8806 阅读 553评论 0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龚昌俊 通讯员李博文

  6月29日,在远安县茅坪场镇晓坪村食用菌交易市场,新雨过后空气清新,食用菌产业党支部的党员和菇农们将一筐筐干香菇进行筛选、分类、包装,并通过电商销售渠道,将产品发往深圳、广州、云南、黑龙江等地。目前,远安电商产业党支部帮助群众年销售香菇等农副产品5000多万元。

  近年来,远安坚持以“三在”工程为统领,抓实党员干部下沉、做实产业就业、夯实基层阵地,激活了乡村振兴“源动力”,实现干群亲起来、群众聚起来、党旗飘起来。

  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感情更亲更近

  5月21日,旧县镇石桥坪村电商物流服务站门口热闹非凡。该村挂村“第一书记”赵正桥带领县科技经信局机关、县电商产业园、县鸣凤宾馆和石桥坪村党支部的50余名党员干部,在村里开展“主题党日+消费扶贫·村企互联”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因疫情影响带来的农产品销售难题。

  石桥坪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喜平介绍,通过开展直播和现场采购,50余名党员干部为村民销售滞销的茶叶、葛粉、土豆等农产品1000多公斤,销售总额达3万元。在远安像赵正桥一样带领机关干部根植于群众沃土,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发展致富产业的事例并非个案。

  近年来,远安为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全覆盖”,坚持抓实“第一书记”连心结对8年不换频道、不松劲。选派117名正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担任挂村“第一书记”,带动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2400余名党员干部与农村党员群众结对,237名驻村队员“五天四夜”吃住在村。目前形成了挂村“第一书记”领衔、“1+X”团队下沉包村联户模式,实现解决群众问题诉求常态化。

  同时,固化疫情防控“三包三长”机制,组织人大、政协8名县级干部担任社区片长,72个县直部门包保255个居民小区,587名党员干部亮牌出任“楼栋长”,推动1978名党员干部到县城8个社区“认岗位、认难题”,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湖北远安网rdquo;暖心社区。

  近三年来,远安网远安县下沉农村的党员干部已累计为群众办实事1.2万余件,筹措集体发展资金1.5亿元,解决诉求2000余个;沉入社区的党员干部,为群众兴办实事1000余件,为社区聚集下沉项目资金160余万元。

  如今,远安村民有事找“第一书记”,居民有事找“楼栋长”,党群干群“连心桥”铺到了群众家门口。

  抓实产业就业“全链条”,群众更富更乐

  “2019年,我建起了180平方米的大棚,今年已生产羊肚菌250公斤,按市场价鲜菇每公斤140元算,增收3万多元。”6月25日,茅坪场镇馨香合作社的汪宏林谈及食用菌产业发展,信心满满。汪宏林能够尝到甜头,得益于远安做实产业党建。

  2018年8月,远安在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后,为巩固脱贫成果,打破传统地域边界,按照产业相近的原则,建立“1+7+N”的产业党组织模式,即在县委乡村振兴办挂靠成立产业党委,7个乡镇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成立若干产业党支部,实现把党组织带富责任与市场主体创富能力有机衔接、功能互补,产业党员实行双重管理。远安网远安县由此组建起食用菌、大米、茶叶、水果等7大类型产业党支部26个,覆盖党员710余名。

  去年,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远安深化“1+7+N”产业党组织模式,出台产业党委成员单位支持产业党建发展细化措施,下拨1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优化提升花林寺镇龙凤村生态旅游产业党支部、嫘祖镇生态党员党支部、洋坪镇联远电商产业党支部等3个教育实践阵地,对旧县镇鹿苑黄茶基地、茅坪场镇平田岩基地、马家坪基地等6个产业示范基地进行标准化提档升级,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如何有效打造“产业党支部+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普通群众”一体化利益链条,推动产业长足发展?远安建立产业资源竞争性分配与产业党支部绩效考评奖励性调配挂钩制度,使产业党支部犹如“火车头”,拉动一个个致富产业链条延伸壮大。

  洋坪镇电商产业党支部牵头创办联远电商产业孵化园,通过产品销售带动产业发展,并以分红形式带动106户脱贫户和5个易地搬迁小区的安置户增收。瓦仓谷香生态农业公司与远安4个乡镇签订产业扶贫委托协议,与24个村、215户贫困户签订产业扶贫帮扶协议、订单收购合同等,全年可促村民增收1000余万元,惠及595名贫困人口。

  在产业党组织利益链条联动下,远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焕发生机,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主动对接群众,通过吸纳入社、订单收购、代种代养、劳务用工、收益分红等方式,远安网远安县165家市场主体带动9318户群众融入产业链、吃上“产业饭”,户均增收800余元。

  同时,远安依托乡镇“农民学校”,统筹推进“工匠小镇”“新型职业农民”本土人才培育。聚焦实用技术、吃香工种,采取家门口对接需求、大学教授量身定制、零费用参训发证、订单式劳务输出方式,培养200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上岗就业,技能专长对接率达80%,切实让群众聚在产业上、富在集体中,加快了致富奔小康步伐。

  筑牢有形无形“双阵地”,服务更暖更优

  过去,花林寺镇龙凤村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有104户246名贫困群众。2013年,薛明华担任龙凤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龙凤村党员干部成立庞家湾旅游专业合作社,打造集游乐、休闲、美食、民宿等于一体的“拈花谷”乡村游景区。

  “拈花谷”景区将该村的年轻能人王剑文吸引回乡经营酒坊,打造出远近闻名的“龙凤酒坊”。村里抓住游客增多的商机,大力发展食用菌、核桃、软籽石榴、黑山鸡等优质产业,村民“点对点”销售自家农产品,增收渠道越来越多。

  薛明华不仅树立起“旅游+扶贫”山区综合开发治理的样板,还带领全村贫困群众于2018年整体脱贫,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龙凤村由此成为省级“绿色幸福村”。

  龙凤村的变迁,是远安以“培育实干支书、锻造实干支部、引领实干攻坚”为载体,切实将党建之力转化为攻坚之力,建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全面筑牢红色“主心骨”的生动实践。

  支部有力量,堡垒强起来。茅坪场镇白云村党支部书记王运红将煤矸石资源有效利用,不仅解决了因煤矿整体关闭后留下的尾矿堆场影响环境的问题,还让周边42户群众收获了24万元红利,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3年过50万元。

  为使白云村可持续发展,王运红带领群众瞄准猕猴桃产业,按每亩1000元的补助标准鼓励村民种植猕猴桃,利用矿山企业闲置房屋修建冷库,搭建淘宝电商平台,注册成立“堰云岭”商标,让老百姓实现了从吃“资源饭”到吃“生态饭”的成功转型。

  如今,在基层组织引领和党员示范带动下,远安有900多名党员大户和农村能人回乡创业就业,359名党员参与创办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157个,带动2万多名群众脱贫致富。在疫情防控大考中,5000余名党员干部携手群众共克时艰,102个村级堡垒守土尽责,向人民群众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远安通过实施“三在”工程,深化“双建”、“双包”、“双带”、“双促”等“四双”行动,以党员干部真情实感融入群众、真金白银惠及群众、真抓实干引领群众,助力加快全市“两个走在前列”进程,为实现“一高双争三决胜”目标贡献远安力量。


 

湖北远安
登录 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