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青春作伴好还乡

144
作者 近在远方
2019-03-25 12:38 字数 6556 阅读 1182评论 0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郭莎莎 刘中一

   1989年出生、2011年走出象牙塔的王剑文,到沿海一家大型医药公司做销售,业绩不错,收入水涨船高,然而,工作顺风顺水之际的他,2015年辞职回到家乡远安,接手父亲经营了近20年的小酒坊,重新创业。

   他为什么要回来?3年过去了,他的现况如何?

   10月底11月初,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远安县探访发现,像王剑文这样返乡创业的青年还挺多。

  图为:王剑文和他煮的酒。

   年轻小伙返乡煮酒闯出一片天

   天朗气清。一条硬化刷黑的乡村公路打门前经过,花林寺镇龙凤村乡村景致让人怦然心动。近几年,借全域旅游、美远安县网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的春风,当地大力发展旅游和民宿,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然而,时光倒流,王剑文说他刚回来那会儿,地远人稀的龙凤村还没这么漂亮。

   不仅村貌不像今天这般风光无限,当年迎接他的,还有父母家人的不理解,甚至是反对。“到现在,我还是反对他回来的。”3年多过去了,53岁的父亲王柱章坚持认为,儿子应留在城里。他说,儿子当时上班的收入,在他看来已很可观,回到家乡创业,一切从头开始,辛苦不说,万一失败了呢?

   王剑文显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这一步走对了!“做药品销售时,接触到很多客户,我发现他们热衷喝养生酒、粮食酒。”王剑文说,被客户追捧的这些酒,跟家乡父亲用作坊酿造的酒相比,品质上没啥区别,但价格却有天壤之别:父亲酿的酒几元钱一斤,而这些酒有的一斤卖到上千元!“当时就在想,有一天,我也要回到家乡煮酒卖酒。”

   王剑文认为“家乡煮的酒,品质虽好,但缺乏营销”。他回乡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买了辆面包车,地毯式地挨家挨户去找代销点。全年下来,面包车在乡村跑了4万多公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剑文除成功发展33个代销点外,还发展了3个加盟店。

   销量上升了,原来的作坊产能不够,王剑文回乡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扩大规模,新建200多平方米的厂房,并增添人手。

   窖藏酒增值快,产出的酒,除了销售,相当一部分被王剑文窖藏起来。在王家门前地下室,记者看到,用糯米密封好的大小酒坛,一个挨一个排列整齐。王剑文还将家附近一个山洞,安装门锁和监控,改造成酒窖。“新煮的酒,一斤若卖20元,窖藏3年,就可卖到60元。”王剑文说,他不仅自己窖酒,现还推出新业务——代客户窖酒。他说,客户在他这儿花20元钱买下一斤酒,代窖3年,每年只需付2元窖藏费,一斤窖藏3年的酒实际只需支付26元,客户赚了;他也赚,因为这6元窖藏费,差不多就是净利润。“目前这一块业务的成长很快。”

   小伙子把酒坊经营得风生水起。谈及未来,他踌躇满志:希望建一个养生酒生态庄园,开展体验式酿酒项目,让游客喝上自己亲手酿的酒。

  图为:田凤鸣(左一)采收的新鲜香菇。

  青年返乡创业引领远安乡村潮流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远安,像王剑文这样的返乡创业青年,并非零星几个人,而是有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

   10月30日,河口乡双坪村,青山环抱,秋风中1000多亩红李树叶片渐黄。红李树主人吴红菊,行走在林中巡管,工人们则在安装高效节水灌溉系统。

   吴红菊早年在广东发展,并收获事业和家庭。“每年农历正月,广东信宜一个镇上白色的李花盛开,特别美,全国各地的人都去看。结的李子,近些年来特别俏销。”吴红菊告诉记者,在外发展多年后,就想要回家乡发展,但做什么好呢?她首先想到了既可发展赏花经济,又能销售果实的李子。2013年,37岁的吴红菊注册成立家庭农场,在双坪村种植“三华李”。

   2017年,正式挂果第一年,红李山庄收获成熟红李2万多公斤。今年,产量再上台阶。

   吴红菊介绍,山庄正在着手建设果脯深加工线,还打算搞红李采摘园,吸引远近游客。

   河口乡干部周璇表示,吴红菊的红李山庄很多创意让人耳目一新,在当地的带动示范作用明显。

   10月31日,天空澄澈,阳光明丽。洋坪镇左家坪村一块坡地上,金灿灿的南丰蜜橘挂满枝,将山冈点染成“金色的梦幻”。

   在远安,南丰蜜橘属“稀有品种”。物以稀为贵,相对于普通蜜橘产地收购价0.8元至1元一斤而言,近些年来,南丰蜜橘在当地的收购价稳定在2元一斤。

   而引回南丰蜜橘的,正是当地返乡青年田凤鸣。今年34岁的田凤鸣告诉记者,初中毕业后,他到广东打工,从事机械加工,到水果店买水果,发现南丰蜜橘零售价高,想到家乡也产橘,便萌生了回家乡栽种南丰蜜橘的想法。想法成熟后,2010年,他回到村里流转了100亩地,全部种上南丰蜜橘。在他带动下,另有多户村民栽种了300亩,最多的一户有40亩。

   田凤鸣说,2016年南丰蜜橘开始挂果,当年卖了4万多斤,2017年卖了7万多斤,“今年预计有12万斤”。

   田凤鸣还种植有28万袋香菇。“去年价格好,今年香菇的行情比去年还要好。”他笑着介绍。

   左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文光军说,田凤鸣致富不忘乡亲,帮助当地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其中代种代养菌棒就有2.5万袋。

   不止是王剑文、吴红菊、田凤鸣,年轻人“城归”在远安成为一股潮流。

   “到目前,远安网远安县统计到的返乡创业人才一共有294名,以青年人居多。”远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桂华说,返乡创业人员,用智慧和汗水,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层林尽染,秋色正浓,记者驱车行进在“诗画远安”,只见一家家散落山水之间的种植、养殖基地和生产车间,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湖北远安
登录 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